概述 1913年美國首先提出縱橫制原理。1923年瑞典首先制成可供實用的縱橫接線器。1926年瑞典開始制出大容量縱橫制電話交換機。中國于1957年開始研制縱橫制電話交換機,1960年在上海吳淞建成國內第一個縱橫制電話交換機試驗局??v橫制電話交換機見圖1。1964年開始研制編碼縱橫制長途自動電話交換機,并于1976年在北京建成編碼制電話交換試驗局。(見下圖)
縱橫制電話交換機 縱橫制電話交換機
縱橫接線器由縱線(入線)和橫線(出線)組成。平時,縱線同橫線互相隔離,但在每個交叉點處有一組接點。根據需要使一組接點閉合,就能使某一縱線與某一橫線接通(圖2)。10條縱線和10條橫線有100個交叉點,控制這100個交叉點處的接點組的閉合,最多能接通10個各自獨立的通路。在實際的10×10接線器中,這100個接點是由5條橫棒和10條縱棒控制的。每個橫棒需要兩個電磁鐵驅動,每個縱棒由一個電磁鐵驅動(圖3)。實際的縱橫接線器的縱線和橫線不限于10×10。加一條兩位置的轉換橫棒,即可擴大為20條橫線,成為10×20接線器。加一條三位置轉換橫棒,即可擴大為30條橫線,構成10×30接線器。
縱橫制電話交換機
特點 縱橫制電話交換機在通話質量和業務性能上都優于步進制電話交換機。
它的主要特點是:
?、佟〔捎每v橫接線器作為交換網路中的接續器件??v橫接線器用推壓式接點代替步進制交換機中的旋轉滑動接點,其動作輕微,接觸可靠,接點磨損小,雜音小,因而通話質量好,維護工作量小,有利于開放數據通信、用戶電報、傳真電報、書寫電話等業務。
縱橫制的中繼方式較步進制優越,中繼方式不受十進制的限制,組織方法比較靈活。采用大量的10×20或10×30接線器分級復接和串接,可組成不同數量縱線和橫線的中繼方式。橫線的利用度不受10的限制,每條橫線的話務負荷能力比步進制大,且具備二次測選性能,因此有利于降低呼叫、損失和提高接通率。
?、凇〔扇〗粨Q和控制兩種功能分開的方式,代替步進制中電話用戶發出撥號脈沖直接控制機鍵的上升旋轉動作的方式。在縱橫制交換機中,電話機的撥號脈沖先由記發器收存下來,在適當的時候轉發給標志器,以控制選定路由中接線器橫棒和縱棒的動作,形成間接控制方式。采用間接控制方式可實現控制設備的集中化,從而使交換功能和控制功能完全分開。因此,通話接續部分的電路可以大大簡化,控制接線部分可以公用。這樣,控制接線部分在用戶每次呼叫完成接續以后,可以立即釋放,以便供其他用戶使用,所以利用率較高??刂圃O備的集中化還為交換機增加二次選測性能和選測迂回路由的性能提供條件。
由于縱橫制交換機備有專用的記發器,用戶可以使用音頻按鈕話機??v橫制電話交換機使用在長途電話交換上還能為長途呼叫獲得按通話距離和通話時間自動計費的性能。
?、邸】梢圆捎枚囝l互控信號作為縱橫制電話局的局間信號。發話局用6種不同的音頻,以6中取2的組合編成15種信號,向受話局發送,叫做前向信號。受話局每收到一個信號就向發話局回送一個證實信號,叫做后向信號。后向信號用4種不同的音頻,以4中取2的組合編成6種信號。這種音頻信號速度快并能通過載波、微波、脈碼調制等設備傳送,是局間信號方式的一項重要改進。
此外,縱橫制電話交換機還能為電話網的組織結構提供較大的靈活性,便于組織成技術上經濟上合理的網路結構,因而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采用。